紀錄片《眼睛的故事》舉辦媒體看片會 走進眼睛的世界
8月24日,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指導,湖南衛視、芒果TV、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視界聯合出品,芒果伯璟制作的首部眼健康科學紀錄片《眼睛的故事》在長沙舉行媒體看片會,媒體記者搶“鮮”觀看節目內容,共同了解了常見眼部疾病的形成原因及預防與治療。
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眼底病雜志》副主編唐仕波教授,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宣講團成員楊智寬教授,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專家會員、湖南省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段宣初教授以及節目主創現場互動交流,解讀節目核心立意及眼部健康的相關內容。紀錄片將于8月28日至31日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同步播出。
眼睛故事的創新表達 節目主創分享創作理念
《眼睛的故事》聚焦于常見的眼部疾病,以通俗易懂的口吻和觀眾更易接受的視角展開,帶領大眾更好地了解、認識并保護好眼睛。《眼睛的故事》一共分為4集。第一集從眼睛生理構造、成像原理展開,第二、三、四集則分別根據不同眼部構件的變化,而引發的干眼癥、白內障、青光眼、遠視、近視等與大眾相關的眼部疾病出發,講解預防、治療眼部疾病的相關知識。
正如宣傳片中說到的,每個人都有眼睛,但我們常常對它視而不見,眼睛的構造是什么樣的,它怎樣幫助我們實現看見,在被電子產品充斥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眼睛,《眼睛的故事》將一一為你解答,而科學紀錄片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的,為此主創團隊將科學性和故事性相結合,采用類比的手法,將專業晦澀的相關知識展現清晰透徹,讓觀眾輕松投入其中。
當天官方首度釋出主視覺海報,可以發現海報整體以城市的萬家燈火為背景,突出“不同眼中的不同世界”,引人無限遐想,呼吁愛護眼睛。
在看片會現場,談起制作這部紀錄片的緣由,《眼睛的故事》執行制片人李玉燕認為紀錄片不僅是講故事,還有一個更多的功能是“知道”,我們希望拍一系列的科普紀錄片讓大家知道得更多。紀錄片更像是導讀,讓大家產生好奇心,打破大家認知的壁壘,或者打破一些認知的盲區。拍攝《眼睛的故事》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學習的過程。眼睛很重要,但大家卻視而不見,通過這部紀錄片,可以喚醒大眾對眼健康的重視。
《眼睛的故事》的創新之處在哪里?李玉燕表示:“這個片子存在就是創新,全世界沒有誰用100分鐘去梳理眼睛的故事,這是史無前例的。”談及難點,她坦言,要將枯燥的科學紀錄片講好,如何找到紀錄片內容在科學性與趣味性之間的平衡,是此次創制的難點。科普類紀錄片要求科學、精準、理性,為此制作團隊求助了諸多在眼科學方面的權威專家。制作團隊學習之后,多方努力再將內容轉化為善用的電視語言呈現出來。
眼科專家主流媒體齊聚 沉浸式分享眼睛知識
當天搶先點映的正片內容,從干眼癥、白內障等發病原因、預防及治療手段出發,了解這些已經被科學解決了的眼部疾病,在展示近視、散光等不同眼疾時,紀錄片直接用畫面的形式向大眾展示此類患者的視角,既能讓人有效區分患病的不同情況,又適當起到了保護眼睛的警醒作用。同時在片中專家講解時,也運用生動比喻,例如“眼球形狀若變成橄欖球,即有一面的彎曲程度不一樣,就會發生散光”等,讓觀眾更好理解眼部病變情況。
《眼睛的故事》是全國首部眼健康科普紀錄片,唐仕波教授表示,非常高興湖南衛視、芒果TV能策劃這樣一部關于眼健康的紀錄片,來喚醒國人對眼睛的重視,通過紀錄片,讓廣大老百姓了解眼病知識。據統計,該片集合全國18位權威眼科專家,并有博士、博士后團隊提供專業性支撐,對眼科領域來說意義非凡。
針對片中提到的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居高不下的問題,楊智寬教授表示,“近視眼在某種程度上是人類進化的結果,但主要還是因為電子產品增加了我們長時間近距離閱讀的場景,現在隨時都在看手機,戶外的活動相對減少,視覺負擔就會變多變重。”
段宣初教授分享了目前大眾對眼健康知識的誤區:“大家認為視力不好就是近視眼,其實還有可能是青光眼、白內障、弱視等問題,當眼睛不適時應及時到醫院去做檢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活動現場,媒體在看片后紛紛表示:這部紀錄片不僅讓觀眾學習到了關于眼健康的知識,還感受到了節目的有心、有意義。節目從不同的群體視角出發,獨特的拍攝手法,講述了不同生命階段所遇到的疾病困擾,直擊內心,衷心希望這本“眼睛的答案之書”可以走進生活,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關于眼睛的知識,使雙眼更加清澈。
《眼睛的故事》將于8月28日至31日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同步播出,讓我們一起了解眼睛,呵護眼睛的健康。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