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遇見未來·我是演奏家”亞太國際器樂公開賽啟動 21個分賽區選拔賽火熱報名中
備受業界期待的“遇見未來·我是演奏家”2021亞太國際器樂公開賽,在近日正式啟動,鑒于該賽事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國內外高級專業院校、國內各大城市等紛紛踴躍參與。
“遇見未來·我是演奏家”亞太國際器樂公開賽,作為一大國際琴童品牌賽事,經年累月以探尋藝術本質、挖掘藝術價值為使命,創造了高規格、高品質的器樂演奏類藝術節比賽形式,讓孩子通過比賽歷練和舞臺表演體驗,激發出對音樂、對藝術的熱愛。歷屆賽事活動都得到了業內及參賽者的好評。
21個分賽區共四大賽段全面啟動
據了解,2021年“遇見未來·我是演奏家”亞太國際器樂公開賽,目前已經在全國授權設立了21個分賽區,包括:上海賽區、深圳賽區、廣州賽區、珠海賽區、西安賽區、南京賽區、蘇州賽區、黑龍江賽區、甘肅賽區、青海賽區、海口賽區、常熟賽區、無錫賽區、南通賽區、中山賽區、江門賽區、佛山賽區、湛江賽區、汕尾賽區、清遠賽區。
本次大賽將以藝術節的形式分四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為“地方選拔賽”,全國各分賽區統一在6月15日之前在當地城市完成地方選拔賽。第二階段為“全國總決賽”,全國總決賽將于7月8日—7月11日在上海以藝術節的形式隆重舉辦。全國總決賽活動內容包括:開幕式、比賽、名師會客廳、大師講座、師資培訓、閉幕式頒獎音樂會。第三階段為“未來演奏家”全球委培計劃,該環節將為全國總決賽的優勝選手提供為期5—10天的半封閉式強化集訓、形象包裝及演出推廣。第四階段為“遇見未來·我是演奏家”精英琴童交響音樂會,這將是一場針對全國總決賽優勝選手精心打造的高規格高品質的交響音樂會,該音樂會由著名作曲家對琴童的獨奏曲目進行配器,改編為適合與交響樂團協奏的大樂譜,并由知名的交響樂團及指揮家進行專業排練,最終琴童與交響樂團、指揮家在中國最高規格的專業音樂廳合作演出。
“遇見未來·我是演奏家”的比賽章程上有這樣一段宣言:藝術的終極意義,是人格的優化。所以,參與比獲勝重要,展示比競賽重要。我們要讓,最有價值的聲音在這里發芽,最有思考的演奏在這里開花。遇見未來,我,就是人生主場;我,就是演奏家!
對于此次比賽的意義,主辦方表示,就像這段比賽宣言中所寫的,向廣大社會業余琴童傳達了一個“參與性”和“展示性”的比賽理念:“參與比獲勝重要,展示比競賽重要。”為此,“做一個有態度的比賽”、“將音樂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看得見的現在,看得到的未來”—— 就成了“遇見未來·我是演奏家”大賽組委會的辦賽理念。
世界級音樂高校領銜專業評委團
“遇見未來·我是演奏家”2021亞太國際器樂公開賽,在世界排名前五的音樂高校“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的指導下,由海上音樂家俱樂部主辦,由喜馬拉雅兒童、喜馬拉雅FM、FIND智慧鋼琴協辦,并得到全國優秀藝術生素養測評委員會的大力支持。
為打造高品質的比賽平臺,本屆大賽邀請到了國內外頂級音樂家、音樂教育家組成了高規格的評委陣容,其中評委會主席團成員包括:
鋼琴評委會主席薩依契科•雷奧尼德;
打擊樂評委會主席楊茹文;
弦樂評委會主席丁芷諾;
管樂評委會主席黃錚。
此外,還有由中國各大音樂院校教授、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家、職業演奏家、全國資深金牌音樂教師組成的百人評審團評委席位。
事實上,隨著日新月異的中國物質文明建設在飛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也得到社會各階層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藝術教育做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形式內容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服務社會的要義值得我們去深思。
“遇見未來·我是演奏家”亞太國際器樂公開賽,期待通過藝術節比賽形式,為社會業余音樂愛好者、學習者提供更廣闊更專業更高級的活動學習平臺,為鏈接“藝術名流”和“社會大眾”搭建橋梁,致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琴童生態圈標桿!
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人、交響樂之父海頓說過:“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中國著名作家羅蘭也曾說過:“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善良、純真和美好。”我們相信,當藝術深深融進孩子的靈魂骨血中時,那將豐滿孩子的人格魅力。源自藝術的力量,可抵一生;源自藝術的幸福,可抵歲月漫長!
評論
- 評論加載中...